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灾后老鼠出没 疾控专家提醒小心鼠传疾病
灾后老鼠出没 疾控专家提醒小心鼠传疾病
日期:2017/7/13 15:21:02
它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俗称“打谷黄”。多发生在夏秋季汛期和收割季节。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或猪,带有这种病菌的鼠或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,人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污染的水是主要的感染方式,进食被污染的食物亦有可能被感染。钩体病病人主要有三症状和三体征。三症状指寒热、酸痛、一身乏,三体征指眼结膜充血、腿痛、淋巴结肿大。根据临床表现常分为:流感伤寒型、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、黄疸出血型、肾型及脑膜脑炎型。钩体发病后也应尽早治疗,否则会危及生命。
 
预防钩体病的措施主要是防鼠灭鼠、管理好家畜,猪采用圈养。不用新鲜猪粪施肥,至少存放5天以上方可下田,流行区经常接触疫水的群众需要接种钩体菌苗,并做好个人防护,可穿长筒橡皮靴,戴橡胶手套,防止皮肤直接接触疫水。
 
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,鼠类多在高地上集中,来自不同地方的鼠类集聚一起,家野混杂,增加了鼠间病原体的交换,同时由于食物缺乏更容易出现在灾民生活区域,大大增加了把传染病传给人类的风险。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邓志红提醒,鼠类可传播50多种疾病,在湖南较为常见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,曾经发生过这两种传染病的灾区要特别小心提防。
 
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,病例的早期症状有“三痛”、“三红”,“三痛”,即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,“三红”即面部、颈部和胸部等部位皮肤充血潮红。该病病死率高,发病后应尽早治疗。出现发热及“三痛”、“三红”症状的居民要及早到医院诊治。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发病,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的尿、粪、唾液中均有病毒,可污染周围环境、水、食物,人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空气、或食入被污染的食物、或饮用被污染的水均有可能被感染;被鼠咬伤或破损皮肤接触鼠类排泄物、血液也可能被感染;此外,孕妇感染后可以通过通过胎盘传给胎儿。预防流行性出血热,防鼠、灭鼠是关键,不仅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、饮用水和环境、被鼠咬伤,更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,清理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时要戴口罩、乳胶手套。流行地区的居民应接种出血热疫苗。
 

获得免费的虫害检测

请填写以下表格或致电400-1522-119
我们会尽快安排技术人员与您联系。
验证码:
姓氏:
电话:
地址:
留言:
害虫种类: